1906——2020
溯源縉中歷史
弘揚縉中文化
展示縉中形象
115年
我們始終肩負教育富民、學習強國的責任擔當
我們始終秉承敢闖敢拼、求實求精的精神傳統(tǒng)
我們始終保持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奮進姿態(tài)
序
南宋淳熙間,大儒朱子講學于縉邑,邑人就其講學之地而建獨峰、美化書院以揚其學。洎乎明嘉靖間,書院頹圮殊甚,執(zhí)事者謀議修葺,后易地擇址于城邑,鳩工庀材,告成之日,“以獨峰、美化不能并舉,而五云又縉之舊名也”,故名之曰 “五云書院”。(明•萬潮《五云書院記》)迨至晚清,西學東漸,科舉廢止,書院改稱學堂,此即縉云中學之源頭“五云學堂”之所由來也。
曩者縉邑地方百里,連山瀕溪,地瘠民貧,邑人為生計所累,無暇他顧,然自朱子入縉講學授徒,文教始振,邑人朝耕夜讀,向學之風寖盛,此誠如光緒《縉云縣志》所云:“自宋朱晦翁先生過化之后,士尚廉介,家習儒業(yè),弦誦之聲接于四境!庇纱擞^之,縉邑文教之興,乃得朱子過化,而縉云中學承其余緒而欲開生面,可謂其責也大,其任也重。
百年縉中,肇創(chuàng)之初,即以“勤苦”自倡。先賢輾轉辦學,寄跡祠宇,避兵鄉(xiāng)野,艱辛備嘗;后繼者秉承遺訓,苦以勵志,勤以成事,弘毅自強。辦學百年,繼繼繩繩,薪火相傳;孜孜矻矻,初心不改;化育英才四萬,斬獲榮譽無數。為師者嘔心瀝血,為學者焚膏繼晷,年復一年,譜就校史華章。其感奮之跡,諸君可于校史館見之。
古語有謂:“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苯裰N中,執(zhí)浙西南教育之牛耳,與兩浙名校爭雄,正自揚鞭奮蹄,繼往圣而開來學,樹桃李而吐芳華。九萬里風鵬正舉,百花山只爭朝夕。
是為序。
81屆校友楊俊才謹撰
1985年開始,縉中校務會議曾四次研究校史館事宜。1996年將“開展千名高中畢業(yè)生參加縉中校史收集,籌建校史館”列入工作要點。1999年編輯了《縉中校慶紀念冊》,并制作展板。
2019年12月5日,成立了以黨總支書記、校長施林棟為組長的校史館籌備小組,全面推進校史館籌備和建設工作。場館裝修與校史編輯雙線并行,歷時一年,校史館建成并開放。
“好溪流斯 弦歌蕩漾”歷史沿革篇
“百花爭艷 姹紫嫣紅”教育成果篇
“春風化雨 教澤流芳”教師風范篇
“桃開李綻 群星璀璨”校友芳華篇
“殷殷期盼 揚帆競發(fā)”領導關懷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誠摯感謝
115年來勤學敬業(yè)、
熔鑄;甑奈迦f四千多名縉中人
115年來關心、幫助、
支持學校發(fā)展的各級領導、社會賢達
115年來記錄縉中歷史,收藏、提供、
整理史料的校友及其后人
真切希望
所有熱愛縉中這片熱土的人們,能夠把有價值的縉中史料提供給學校,作為編撰更為準確、詳實、完整校史之資,以彌補遺漏和錯訛之憾!
不忘育人初心,牢記歷史使命!
匯聚磅礴偉力,共赴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