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無錫國專紀念館在無錫市梁溪區(qū)學前街38號大橋中學南門旁舉行開館儀式,梁溪區(qū)委書記朱剛,無錫市文廣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蔣蘊潔,無錫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高級規(guī)劃師孫志亮,文化學者、無錫市國專歷史研究會會長嚴克勤,無錫市文廣旅游局副局長孔祥年,梁溪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張瑜、辛樂,市、區(qū)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等出席開館儀式。
無錫國專紀念館的開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無錫馮其庸學術館捐贈了馮其庸國專系列物品復制件及馮其庸先生著作《瓜飯樓叢稿》,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捐贈了王蘧常先生著作《王蘧常文集》及《蘧草法帖》,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捐贈了校合唱團錄制的無錫國專校歌作品。
往事鉤沉 百年國專
無錫國專,原名無錫國學專修館,由我國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于1920年冬創(chuàng)建于惠山之麓。無錫國專與清華國學院并稱近代國學教育的“雙璧”,在短短30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文化人才,并在教育、學術、文化等方面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其文脈一直在無錫延綿不絕,加強文物保護并利用文物建筑建成無錫國專紀念館意義重大。
建設無錫國專紀念館是為貫徹落實市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賡續(xù)無錫文脈,厚植城市記憶,提升無錫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是為無錫在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抓手。
今年,無錫正式啟動“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經(jīng)充分調(diào)研決定將無錫國專紀念館放在無錫縣學舊址(戟門),在無錫市文廣旅游局的策劃指導下,由梁溪區(qū)文體旅游局牽頭完善縣學舊址(戟門)修繕方案,由梁溪經(jīng)投公司負責修繕。
走進無錫國專紀念館
無錫國專紀念館的展陳設計保留了原文保建筑風貌,分為場外與場內(nèi)兩個部分,外場除了大門前的國專紀念館牌坊,入口東側墻壁上重達800斤的玻璃鋼浮雕更是點睛之筆,濃縮了無錫國專的一系列場景,展示了校歌和校規(guī)。
內(nèi)場共分為五個主題篇章,分別為“無錫國專的掌門人唐文治”“無錫國專的辦學歷程”“無錫國專的辦學特色”“無錫國專 群星璀璨”“研究宣傳國專 弘揚國學精神”。
整個紀念館綜合運用“聲光電”技術,結合數(shù)字多媒體呈現(xiàn)原聲、原景、原貌,科學設置參觀路線和互動體驗區(qū),使參觀者能更好地了解歷史、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除了展陳功能以外,更注重加強活化利用,場館將定期舉辦國學講座、成人禮、開筆禮等傳統(tǒng)文化活動,籌劃建設線上國專紀念館,讓更多人了解、認同無錫的文化根脈。
無錫國專紀念館開館后,通過弘揚傳統(tǒng)文化、講好無錫故事,必將進一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無錫情、無錫魂的種子,讓更多人了解、傳承無錫的文化根脈,成為錫城新時代不可多得的一張珍貴的地方歷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