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影科技簡述多通道主動立體邊緣融合的大概狀況以及優(yōu)劣——大影百科
1簡介
近年來,隨著主動立體技術的成熟,基于主動立體的投影邊緣融合正被廣大客戶所接受。相對于傳統(tǒng)的被動立體投影,主動立體對投影機及融合通道的需求節(jié)省了一半,也不需要昂貴的金屬幕布,因此其成本的節(jié)約顯而易見。
一,被動立體多通道邊緣融合系統(tǒng)

被動式立體投影發(fā)展較早,早期的借助雙眼分色的紅藍紅綠被動投影,到后來的線偏振和圓偏振3D立體投影技術都可以被認為是被動式3D解決方案。
二,主動立體多通道邊緣融合系統(tǒng)
主動式投影系統(tǒng)近年來發(fā)展迅速,主要得益于Nvidia的3D vision和TI的DLP-link技術的推廣使得主動投影技術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技術配置,大大降低了立體投影的門檻。
但是主動立體的視頻與圖像的刷新頻率是被動立體的兩倍,如此高的像素速率對邊緣融合設備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要求。為保證在全通路上120Hz刷新頻率下融合機能夠同時完成融合帶生成、邊緣羽化及幾何校正,特別是還要保證各輸出通道之間的同步(例如支持Nvidia 3D vision時,眼鏡切換和紅外發(fā)射器必須同步,因此融合機的輸入和輸出Vsync信號也必須做到同步),主動立體融合機的處理帶寬將是普通融合機的兩倍以上,對系統(tǒng)架構(gòu)及核心處理硬件的設計要求都是一個挑戰(zhàn)。

目前市場上存在著一些低端的多通道主動立體邊緣融合解決方案,其實現(xiàn)方式是通過對輸入信號進行拉伸放大處理,達到所謂的多通道輸出。在構(gòu)建主動多通道立體投影系統(tǒng)時,除了要注意融合機的性能以外,在運用主動立體120Hz的投影機的選擇上也有一些額外注意事項,目前市場上的120Hz主動立體投影機的亮度和對比度在120Hz工作時的性能指標會劣化,在120Hz打開主動同步信號的情況下尤其是在DLP-link打開的情況下,投影機的對比度和亮度都會有明顯下降,尤其是黑位控制能力明顯下降,這時多通道投影的過渡帶問題就會比較明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Nvidia 3D vision的同步方式和眼鏡,一般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但是它對融合機的性能要求更高。例如輸入信號是1024x768-120Hz,經(jīng)過該方案的內(nèi)部橫向拉伸處理,放大為1792x768-120Hz(融合帶寬度256像素)或者2560x768-120Hz(融合帶寬度2x256像素),驅(qū)動兩臺或三臺1024x768-120Hz的投影機。這種方案的致命缺點是大屏幕顯示的畫面被拉伸壓扁,失真嚴重,清晰度很低,看立體場景時效果差,客戶接受度低。
|